江苏官方释怀“散装”调侃,省领导亲自策动“苏超攻势”_消费_城市_足球
发布日期:2025-06-26 08:15    点击次数:71

自从“南京发布”在搞笑文章《比赛第一,友谊第十四》中玩了个大梗,官方也开始玩起了幽默,迅速为苏超脱口秀鼓了劲。这一举动仿佛打开了某种封印,把赛事氛围调至官民齐心共振的嘻哈模式——不仅传播声量激增,还把民间自发娱乐与官方权威认证完美结合,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。

这意味着江苏的官方态度已经变化,对“散装江苏”和“十三太保”等过去被认为“不利于团结”的民间调侃表示释怀,展现了更加包容的姿态和强烈的文化自信。毕竟,自夸往往隐藏自卑,而自嘲才是真正的自信。

随着苏超的幽默语言被官方话语系统所认可,官民互动也在不断升级。6月13日,江苏省政府召开经济运行调度会议时,苏超被引入了议事日程。省长许昆林在会上强调,要全力以赴服务国内大循环,积极发展消费主导型经济,充分利用城市足球联赛的撬动作用,促进文化、旅游、体育与商业的深度融合。

这里提到的“(2025年江苏省)城市足球联赛”,就是苏超的正式名称——不过在江湖中流传的名号却更响亮,只有那举办赛事的人仍记得它的原名。根据我了解,省领导在“城市足球联赛”的顶层设计上确实下了不少功夫,倾注了大量心血,计划运筹帷幄,行动果断。

江苏省足球运动协会副主席、党支部书记王小湾在接受《时代周报》采访时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,证明了“苏超攻势”确是由省领导组织策划的。他回忆起去年12月份在南京和苏州举办的重点城市足球对抗赛,希望借此提升全省的足球热潮,推广足球文化。反馈非常积极,以至于省领导提出了让13个城市一起举办联赛的构想。

展开剩余53%

省长提到的“充分发挥城市足球联赛撬动作用,促进文旅体商深度融合”的部署要求让我倍感亲切。我在之前的文章《北京某报评论员不懂球,苏超在下一盘比“振兴足球”更大的棋》中也提到过,这盘“棋”的真正目标并非只是足球的崛起,而是通过体育场景重构消费场景:将球迷转换为游客,把球场的检票口变成商业圈的入口,将“十三太保”的流行梗转化为城市的特色。其核心仍然是通过赛事推动城市消费,促进本省经济的内循环,助力文体商业在高质量发展中腾飞。

最近,当安徽考生走出考场后,表达出最想去“江苏旅游,去看苏超”的愿望时,苏超作为流量的超级入口,已经成功地撬动了区域消费的潜力,这一策略的有效性得到了强有力的检验。而借助每届苏超的幽默内容,从省内的“内循环”扩展到全国的“大循环”的文旅消费群体也开始蒸蒸日上,支付的热情十足,直击“十三太保”。

经过这一系列的努力,江苏在“消费驱动”战略布局上已经成功“破门得分”——赛事流量有效促进了文旅消费,省内品牌不断辐射至全国市场。省领导“积极发展消费主导型经济”的愿景,正在悄然实现。

归根结底,苏超这一设想是一盘大棋,最终会在高端策略者的引领下,演变成“全国一盘棋”。

发布于:江西省